第一临床医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本科教务 | 研究生教务 | 学生工作 | 优秀教师评选 | 大学生学习指导 | 教学论坛 | 伦理审查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概况>>教学成果>>正文

省级精品课程

2011年09月06日 23:43   点击:[]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四大经典课程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代表著作,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及学术思想的精髓,它既有中医基础学科特点,又有中医临床学科属性,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课,又是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提高课,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的主要课程,也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课程负责人林昌松,教授,博士生导师,风湿病科主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陈纪藩教授优秀学术经验继承人,新南方优秀教师。二十年致力于金匮要略课程建设与研究,在老一辈“经典回归临床”教学理念指导下,带领团队开设了全国第一个拥有独立病房的金匮临床教学基地—风湿病科,为经典回归临床拓建了新的平台。

多年来,金匮教研室积极开展金匮教学模式构建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附属医院开设病房和门诊为教学基地,构建教医研三位一体的经典教学新模式;在总结40年金匮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陈纪藩教授主编出版了中医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为金匮教学提供了详尽丰富的参考资料。黄仰模教授主编21世纪课程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受到师生广泛好评。编写《金匮要略精要》、《金匮要略发挥》和《金匮要略临床运用》等系列教材教参十余部,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引入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比重,以临床诠释经典,加强学生辨证论治思维训练,形成了学经典、爱经典、用经典良好学习氛围。多位教师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最受欢迎的任课老师”和新南方优秀教师,临床教学评估和观摩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各班级调查问卷满意率均在90%以上。

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取得可喜教学成果。“经方运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课程体系建设和经典回归临床,教医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构建分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由早期的《中医喉科学》课程发展而来,经50多年的建设,于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课程负责人刘蓬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主编等。

教材建设一枝独秀自1956年中医学院成立至今,历年的中医耳鼻喉科学全国规划教材及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均由本教研室主编,共9个版次的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成为国内外中医耳鼻喉科最权威的教材,得到国内外中医药高等院校最广泛的应用,其中王士贞教授主编、刘蓬教授任副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于2009年被全国高等教育学会评为优秀教材,此外还主编了多部与以上权威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本课程教材建设的这一优势目前国内外无人能及。

实践教学独领风骚教研室下属的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也是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在门诊量、病床数量、环境设施、硬件设备等方面居国内外领先地位,还配备了价值近百万元的临床模拟实验室,为本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模拟操作练习及临床见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包括老教授在内的所有教师均积极参与各种临床教学活动。

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坚持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教授100%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中将知识的传授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及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并突出中医特色;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创造性地开设了讨论课的新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库,使耳鼻咽喉这些深在腔洞的病变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在课外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答疑解惑,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一些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发自心底地给老师留言:“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自己大学四年中最有兴趣且收获最大的课程之一。”

中医伤科学

中医伤科学课程的教学团队依托第一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构成。所在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由著名岭南中医骨伤学名家何竹林先生创建于1956年,经过多年的建设,成为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合理、教学手段先进的学科。2006年《中医伤科学》被评为广东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负责人黄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骨伤科教研室主任、大骨科主任兼创伤骨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创伤专业委员。2008年分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派南振兴中医奖励基金优秀教师、第十一届“新南方教学奖励基金”优秀教师称号,2009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称号。

本课程注重突出中医特色的骨伤科的基本知识,临床的基本技能,同时结合中医骨伤科的优势与现代进展,融会多学科知识,拓展中医骨伤科课程内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讨论课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骨科专题学习网站,制备与教材配套的CAI课件;强化实践教学,通过见习、模拟实践,加强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疗能力的训练;教学、临床床边教学和专题讲座相结合,使学生在继承传统疗法有基础上,掌握骨伤现代诊疗技术,开拓临床诊疗思路;在七年制班开展渗透式双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近五年获教学课题15项,其中省、部级教学课题2项,校级课题7项。发表教学论文30篇。校际讲课比赛和教学观摩中,3人次获一等奖,6人次获二等奖。3人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5人被评为“优秀临床带教老师奖”。6人被评为“最受欢迎的任课老师”。2006年在教学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教研室,2007年被评为“十五期间”重点专科建设先进单位。2008-2010年在教学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教研室。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于1989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经教育部评审,再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198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97年开始 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997年在“211工程”建设中,纳入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管理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2003年中医内科学又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涌现了一批名老中医教授,如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等。

精品课程负责人冼绍祥教授现任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国务院、广东省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负责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药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大胆尝试,开拓进取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早在1989年即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20余年来,本学科一直走在全国之前列。内科教研室承担着3500余学时/年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率先进行PBL教学、案例教学、双语教学及全英教学的尝试,学生评价良好,目前我校本科、中医七年制学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PBL教学、案例教学占到课时数的1/3,双语教学占1/3。并开发了中医内科学网络精品课程、利用天空教室网络教学系统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学生反映良好。

注重临床,培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三基”教学为根本和核心,密切联系临床,注重培养学生处方用药的能力。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充分吸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根据本教研室近20年的教学改革经验以及当今教学最新的理念和方法,注重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有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及资源建设

建立了案例资源库、教学课件库等,积累了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了《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http://js.nclass.org/book-show/flex/book.html?courseNumber=57315878)。

中医眼科学

《中医眼科学》课程是由广东省名中医李藻云于1956年创建。以中医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认识和研究眼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治规律和防治眼科疾病的一门临床课程。它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必修课程之一。2007年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课程负责人李志英,中医眼科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眼科医、教、研工作38年。曾留学于日本千叶大学医学部,1981年建立了国内中医系统第一个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室。编著出版了第一部以翔实照片为主的方式诠释中医眼科疾病的专著《中医眼科疾病图谱》等21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或主研20多项部省等各级课题研究工作,获部省等各级科技进步奖7项。

中医眼科教研室高度重视本科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改革教学内容,编写实践教学补充教材。课堂教学的形式丰富多样,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分别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病例引入法、讨论、自主-协助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讲授。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满足教学的需要。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坚持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临床模拟实验室教学,以形象化的图表、动画及视频等媒体资源的整合,以说明抽象化的中医眼科知识及原理,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吸收理解。

教研室坚持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开发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以形象化的图表、典型案例照片、动画、视频等资源组合,说明抽象的中医眼科知识,使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能够容易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坚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以问题为中心的方法,采用讨论课、操作练习、专题讲座、网络师生交流等摸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和同行的好评。

上一条:广东省高等教育成果奖

关闭

Copyright2016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web@wanmey.com  粤ICP备05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