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齐心同绘复兴卷
——记一院学子在广东高校主题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近日,在广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公布的广东高校“青春报国,复兴有我”主题征文大赛活动结果中,第一临床医学院2022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张淑欣同学的作品《杏林春晓追光路,携手共奔复兴途》荣获一等奖。
本次征文比赛由广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办,严格评选了全省各大高校遴选推荐的优秀作品,张淑欣同学的作品在几百份征文中脱颖而出,是我校唯一获得一等奖的作品。
张淑欣同学在谈及创作心得时表示,文章的诞生得益于学院浓厚的育人氛围和师生良好互动。学院党团组织多次组织同学们学习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开展主题活动,号召全体同学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看到征文比赛通知后,喜欢文学创作的张同学就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参赛的设想。在创作时,张淑欣同学多次查询资料,反复修改,辅导员刘文红老师欣然接受邀请成为指导老师,时值春节,刘老师放弃了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多次深夜在题目、思想性和逻辑性及标点符号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反复推敲。
“刚开始我过多关注于浮华的文字,刘文红老师一语中的地指出了我的问题,并多次强调我要关注时政,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这才应该是创作的初衷。”
张淑欣同学说,虽然有诸多困难,但是创作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当我表达对祖国的礼赞时,文字就富有了情感;当他人感受到爱国的热情时,文字就富有了温度;当人们产生对国家的热爱时,文字就富有了力量。自己仿若也亲历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对青年使命和爱国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还坚定了对入党和专业学习的信念。她希望读者也能在文章中汲取到力量。“她希望能将这篇文章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100周年校庆、第一临床医学院60周年院庆的一份礼物,祝愿国家繁荣昌盛,母校华诞快乐!”
在文章中,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与希望。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章,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何庚杨
审 阅:刘文红、陈小波
供稿部门:一院学工办
2024年9月11日
获奖原文:
杏林春晓追光路,携手共奔复兴途
一叶扁舟,两岸苍郁。逶迤青山暗送眉波,雕梁画栋应接不暇。麦芽糖的叫卖从桥头踱步到桥尾,吟着戏腔的水袖牵着依依嫩柳。
“我老师在哪?”我对舟上的那人说。
他道:“我带你寻去。”
我便放下心来,一手背着药箱、一手提着裙摆上舟。当下许是20世纪20年代的江南,身着长衫的青年在眼前跑过,阳光缀在学生少女的眉眼。古楼上延伸出了西式的阳台,戴着眼镜的青年含着笑、夹着书,朝舟上的我们打着招呼。
于是岸边的年轻人注意到了我们。他们喊着、奔跑着,追随着这只小舟。波光潋滟的春日,水浪摆渡着我们向前,路过无数的幡旗、无尽的绿意,伴随着青年们张扬的笑声和奔跑的风声。
“先生!先生!这个月的《新青年》刊印好了吗?”学生们喊着,手上的报纸哗啦啦作响,雀跃的纸页洋洋洒下。我抬手,恰好接到了一片繁花。
“好了、好了!莫急!待我们走完这一遭。”
于是我们沿运河逆流而上,追逐着坠下的太阳。他边同我讲述燎原的星火,边抢渡炮火轰鸣的桥梁。捣衣声不知何时已经消弭,飘荡着血色和哭声的河流烧着了半边天,我们不住地把哭嚎的孩子和母亲装进小舟,却还是只见无尽的、压抑的黑夜。
“先生!舟要沉了!”
他安抚住民众,执一本孩童的《唐诗三百首》未曾言语,眉间带着群山般的坚定;他身上穿着粗布灰的军装,而长衫不知何时早已褪去。电闪雷鸣、炮声连绵,痛苦在人群中、小城里扭曲、蔓延;白日中的绿树、小镇反而如一场幻梦。
思及此,就如临头一浇火炭,我的胸膛被滚烫地灼烧,“我要当他们身前的匹夫!”
先生未抓到我的一片衣角。我跳上岸头,挥舞着锄头,就像千百年前鲁莽的士兵那样,用身躯权作炮火下的房梁。在我撞上浩荡的军队、打算鱼死网破之际,一声号角划破长空,黎明挣脱云层,方见红旗在山林之中迎风鼓动。山谷间、芦苇中,穿梭的、冲锋的士兵势如破竹。我搭上了骑兵的快马,马背上的青年还带着泥垢和血污,笑声却爽朗明亮:“主席就在前面!我带你过去!”
我们一路奔腾,猎猎风声和断壁残垣在身后飞速后退。渐渐地,黑夜被明亮吞没;渐渐地,整齐划一的号子融进了风声;渐渐地,色彩明艳的画报融进了色块。我们奔过纪念碑、奔过大公社、奔过红旗渠……直至一棵泡桐树下,我翻身下马。
粉白柔软的花朵压弯枝头,阳光不厌其烦地将其一遍遍描摹。先生披着黑色的外衣,内里穿着苍黄色的毛衣背心,大笑着拍上我的肩,瘦骨如柴的手臂上攀延着血管。我想帮他推着自行车,他却笑着拒绝了,跟我一起踱步在青色的麦浪、走向斑斓的彩霞。
我们敲开了一扇又一扇破旧的木门,踏过了一条又一条的泥巴路。留恋着儿童欢唱的歌谣,收藏着张扬生长的草药。就这样走,直至太阳再一次下落。他飞蹬上自行车,我乘在后座,俯冲向太阳那面的尽头。
一路上,时而,我们登上了温吞缓慢的火车,望见车窗外的钢筋水泥,听着催人前进的风声;时而,我们搭上了摇摇晃晃的公交,注视来往不息的车流人浪,闲谈海边坐落的小城……夜幕全然降临时,灯火却循次亮起,绚丽夺目。
我想拉上先生,瞧瞧对面星河般的光带。他却摇摇头,眸中的情绪有些晦涩难懂,半是怅惘、半是期盼。
我怔愣了一瞬,心口倏地一梗。但是,仍坚持着、指向那面的游子:“我相信,我们可以让宝岛回家。”
海峡中的熠熠灯塔,恍若游子归家的明灯。他深深地看了眼夜幕中的明星,眉眼欣然舒缓:“嗯,你说得对。”
于是,新的世纪,我们朝来路开启新的征程。海波传诵着的,是一带一路的诗篇;星辉掩映下的,是天宫嫦娥的魅影;乡村挥扬起的,是脱贫攻坚的旗帜;山间涤荡过的,是自我革命的清风;春江奔涌着的,是生态文明的生机;广袖牵动着的,是百花齐放的文艺……这一趟,我的药蒌半是药材、半是医书。我装载着一路上的草木人情,又在千里江山中装点着色彩。
直至又一轮红日东升。如盖的绿荫下,恍然醒来的我偏头看去,先生、或者说,老师,正在记录昨夜出诊的病患,并催促着我背上药箱,继续往更高处走去。
他用一贯的、和缓的语气与我讲解草药的妙用,抽查我发热的药方。我会称呼对方为老师,但也更愿意如往常一样叫他先生。疲累时,我从内衬的口袋里,拿出小心折叠的《共产党宣言》,泛黄的纸页未减它真挚且催人奋进的力量,青春而富有朝气,一如我百年前珍藏的那片花瓣。
我低声念道:“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未曾预料的、沉和的声音伴清风入耳,我不禁抬头望去,旋而我与先生对视一笑。我仿佛看到,百年间无数的共产党人在此时与我共同念诵。我们的声音逐渐放大、重合,直至整个胸膛都盛上了炽热的日光。
他,是上海街头步履匆匆、身着长衫的仲甫先生,是长江岸边从容镇定、挥斥方遒的润之先生;他,是泡桐树下心系百姓、廉洁清正的兰考书记,是海涛声中丈量步伐、引领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是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爱国使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习近平主席;他,是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的中医教授……也是每一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我们。
我们共同研墨,一笔一划、一笔一划,在民族复兴的长卷中,落笔缱绻而豪放的春风,吹过黄粱一梦,绿了梧桐树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