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第一临床医学院2023级中医学五年制铁涛班团支部在大学城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模拟提案”主题团日活动。此次活动以“青年视角·社会担当”为主线,围绕AI治理、全民健康、中医药发展、校园安全、文化传承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提案讨论与答辩,现场气氛热烈,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心系家国的责任感和创新思维。
五组同学纷纷上台,就各自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提案。第一组同学聚焦AI换脸与拟声技术治理,提出了“立法先行+技术监管+公众教育”三位一体的治理方案:建议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关于深度合成技术的司法解释,明确生成内容标识义务;推动建立AI技术伦理审查平台,要求企业备案技术应用场景;联合网信部门开展“AI安全进社区”科普活动,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在现场互动环节,有群众提问:“遭遇AI换脸侵权时如何有效维权?”第一组同学迅速回应,建议受害人立即固定证据,并通过“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平台”投诉,同时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起诉讼,未来还将推动建立AI侵权快速响应绿色通道。

第二组同学则结合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提出了构建“1+2+N”健康网络的提案:以社区健康驿站为枢纽,搭建青少年体质监测平台和家庭营养指导平台,联合体育局开展“周末运动积分赛”、与餐饮协会合作推出“轻食进校园”计划,并建议将BMI纳入中小学生健康档案重点监测指标。针对群众提出的“如何避免政策流于形式”的疑问,第二组同学表示,将建立跨部门联席工作机制,通过激励机制确保政策长效性。

第三组同学直击基层中医药“人才荒”“设备旧”的痛点,提出了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案: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智能中医四诊仪等设备;实施“悬壶乡野”计划,对扎根基层5年以上的中医师给予住房、子女教育补贴;建设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心,培育“能西会中”的全科医生。在群众问到关于资金使用的关切时,第三组同学提议将建立严格的督查机制,确保资金真正用于改善服务条件。

第四组同学针对高校食堂卫生隐患,提出了构建“学生-学校-社会”共治体系的提案:要求各高校成立由学生代表、营养师、家长组成的膳食委员会,每月随机抽检后厨并公示结果;推广“明厨亮灶”AI监控系统,对违规行为自动抓拍预警;建立高校食堂“红黑榜”制度,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对于群众提出的“学生组织如何保持工作持续性”的问题,第四组同学给出了将膳食委员会纳入学生会常设部门、制定相关条例等建议。

第五组同学创新提出打造“湾区智药+非遗传承”品牌建设的提案,旨在让古老智慧焕发新生:以广府凉茶、岭南膏方等非遗项目为文化载体,依托粤港澳中药分子鉴定工程技术中心开发智能配伍系统,联合高校创业团队设计“可穿戴+中医”健康手环。典型案例包括与陈李济合作开发AI舌诊自助机、为佛山盲公饼注入药食同源理念推出“养生手信礼盒”。在回应群众关于如何区别于传统中医药推广的提问时,第五组同学详细介绍了他们首创的“非遗IP+精准医疗+青年共创”模式。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模拟人大代表”提问环节,班级成员化身各界群众,就提案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犀利发问。提案小组结合数据案例从容应答,在观点碰撞中不断完善提案细节。最终,经过全体成员的电子投票表决,五项提案的支持率均超过了85%。
同学们以青年视角聚焦AI治理、中医药发展等时代命题,提出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提案,将专业所学融入社会关切,展现了新时代中医青年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希望同学们继续以守正创新的思维深耕专业、关注社会,将提案的“金点子”转化为服务人民的“金钥匙”,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道路上勇担重任。

撰稿:莫欣颖、麦跟宁
摄影:莫欣颖
审核:何诗诗、陈小波
供稿: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