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下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十二届“精诚杯”心肺复苏大赛在医院铁涛广场激情开赛。比赛将场地设在空旷的门诊楼前空地,旨在打破传统赛事的封闭性,不仅实战锤炼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同时也欢迎患者及家属现场观摩,以赛为媒向公众普及心肺复苏知识,传递“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本次大赛由医院团委、教育教学部联合主办,急诊科青年文明号承办,医院党委副书记郭文海、教育教学部部长龙泳伶亲临现场,不仅代表着医院管理层对此次大赛的高度重视,更是对我院员工急救技能提升的殷切期盼。大赛特邀广东省中医院ICU主任刘秋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张智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蔡建彬、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高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方俊锋担任评委。


以赛为媒:实战练兵强技能
四月份的羊城英雄花开斗志昂扬,铁涛广场早早搭起比赛平台与模拟急救场景。中午一点未至,参赛选手已陆续抵达,争分夺秒进行赛前演练。本次大赛延续传统,设置住培医师组、行政后勤组、临床专业组三大组别开展双人心肺复苏,来自全院各科室的百余名选手同台竞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医务人员参赛热情空前高涨,仅临床专业组便吸引了49组选手报名,创历届新高。为激励选手,大赛特别增设优秀奖,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率先登场的是朝气蓬勃的住培医师组。作为临床新生力量,他们实战经验尚浅,但不服输是他们的态度,赛前的技能中心灯火通明,俨然成了住培医师们的战场,不断地重复操练、务求操作严谨规范。在赛场上,按压深度、通气频率、复苏节奏……每一个细节都倾注全力,真真切切地让人感受到他们在与时间赛跑,为生命而战。评委点赞道:“他们声音铿锵、充满热血,是医院急救队伍的未来之星。”



行政后勤组的比拼同样扣人心弦,令人眼前一亮。来自医辅等非临床岗位的选手们化身“热心市民”,呼救评估,声音沉稳有力,在模拟公共场所急救情景时一秒入戏,寻求援助,清晰传达关键信息,到紧接着的胸外按压,动作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在紧急救助时搭档仍不忘保护“患者隐私”,细节处尽显人文关怀。后勤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急救不仅是医护的职责,更是全院全员必备的技能,关键时刻,人人都能挺身而出挽救生命。


压轴出战的临床专业组将比赛推向高潮。近百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既有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急救主力军,也有内科、外科、门诊等专业科室的精兵强将。选手们目光如炬,配合默契,从判断意识、启动应急系统到高质量CPR,操作行云流水。路过的患者家属被这紧张而专业的场景深深吸引,纷纷停下脚步,频频举起手机记录。这小小的赛场,凝聚着医护人员日夜磨砺的汗水,传递着救死扶伤的坚定力量,让人们看到医疗队伍为守护健康筑起的坚实壁垒。




以评促学:专家点睛启思考
赛后点评环节,评委们既肯定亮点,也直指不足。广东省中医院ICU主任刘秋江首先对所有参赛选手的参赛热情和专业技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心肺复苏作为急救中的关键一环,不只是机械化流程,每一个操作步骤里,患者细微的反应哪怕只是一个表情的变化、一次肢体的抽动,都可能是关键信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张智琳强调了心肺复苏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懂得心肺复苏术,意味着在心脏停止跳动的最初黄金救援时间内,能以双手模拟心脏跳动,为濒死的心脏注入生机。人人都能学会急救,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改写生命轨迹,重新点亮生命的火种。

以精诚之心:守护生命永不止步
经过激烈角逐,住培医师组郑国煜、刘欢斩获一等奖,行政后勤组张曼、罗佳拔得头筹,临床专业组桂冠由急诊科徐梦涵、杨苏仪摘得。十二载精诚传承,心肺复苏大赛已从最初的技能比武一步步成长、升华,已然蜕变成为如今医患共融的科普大平台。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这场比赛为火种,将急救的希望播撒四方,用专业的力量、精诚的信念,矢志不渝地守护万家安康,为生命保驾护航。

临床科室组优秀奖

三等奖

二等奖

一等奖

医院团委 教育教学部
2025年4月14日
附:第十二届“精诚杯”心肺复苏大赛获奖名单
住培医师组 |
一等奖 | 郑国煜、刘欢 |
|
|
二等奖 | 王梵坤、温言 | 李东海、许桂枝 |
|
三等奖 | 陈星达、卓航 | 孔繁敏、陈文婕 | 陈嘉南、赵泽铤 |
行政后勤、医辅科室组 |
一等奖 | 张曼、罗佳 |
|
|
二等奖 | 杨波、陈慧文 |
|
|
三等奖 | 陈秀萍、吴小燕 |
|
|
临床科室组 |
一等奖 | 徐梦涵、杨苏仪 |
|
|
二等奖 | 王伦、王媛媛 | 欧阳英瑛、刘俊君 |
|
三等奖 | 刘秋玲、唐倩 | 赵宇森、招子欣 | 罗莹、杨程 |
优秀奖 | 侯模丽、陈欢 | 陈丽、郭粤容 | 田荆元、周玉燕 |
邝丽君、李定 | 司雨琦、张晓蓉 | 孙伟霞、缪燕萍 |